2024 年 7 月 3 日

《愛和慈悲》弘一法師:舍、樂、悟、空、誠、容、靜-人生的七個境界

322 Views

《愛和慈悲》弘一法師:舍、樂、悟、空、誠、容、靜-人生的七個境界

弘一法師說:「做人的最高境界是舍;生活的最高境界是樂;學習的最高境界是悟;修煉的最高境界是空;交友的最高境界是誠;愛情的最高境界是容;人生的最高境界是靜。這七個境界濃縮成了一個句子,那就是愛和慈悲。」

這七個境界分別對應于七個層級——自我覺察、自我反思、掌控情緒、知行合一、專注忘我、無我利他、找到自己。

原來人生的零零種種,最后卻匯集在這幾個字當中。人生因靜而遠,為人因舍而得,愛情因容而悅,修煉因空而道。

人只有放下過多的貪念,學習自己所需的知識,每天都開開心心的生活,其他的一切都是浮云。

你所接觸到的一切,都因你而起,為你所用,只要懂得用感恩的心去對待每個人,愛一塊所愛,安然的度過此生足矣。

大道至簡,無欲則剛,無為則無所為,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,放下執念,才能回歸安寧,心靜了世界就靜了

人只有舍才有得,別太自私,多學會換位思考,你付出總會有回報,或許沒有回報,但你會心安理得。

靜,實屬難得,沒有幾個人可以做到反省己身,忍氣吞聲;空,更難得,那才是真正的悟。

大文豪蘇軾用自己的一生,完美詮釋逆境中的豁達與開明,即便身處低谷也不擺爛不抱怨,在自己能力范圍內做到最好。

有的人一輩子都在不如意中度過;有的人活了一輩子都沒活明白;有的人一生都在想不開看不透。

人只有看開了才不累,想開了才沒煩惱。

人生的七個境界,每一段都是刻骨銘心的經歷換回來的坦然面對,豁達通透,活在當下。

不能因為某個人某些事浪費自己時間,不要太較真,別再跟歪理人帶歪自己,好運都在自己努力的路上。

做人的基本境界,做自己該做的,填飽肚子,再找自己喜歡的樂子。

生命的營養是開心,精神的補品是快樂,生活的最好狀態是自由自在。

人活到極致,一定是素與簡,干凈待人,清凈待己。生活,從來都是越樸素越高貴,越簡單越幸福。

說白了,做人只有一種境界,就是快樂。人生在世,生不帶來死不帶去,生死之間,我們擁有的只是時間,活在世上快樂是主要的。

天地悠悠,人生匆匆,山河歲月,且行且珍惜。

網路

< 弘一法師簡略 >
釋弘一(1880年10月23日—1942年10月13日),俗名李叔同,譜名文濤,幼名成蹊,學名廣侯,字息霜,別號漱筒,出家後法名演音,號弘一,晚號晚晴老人,是出身天津的畫家、音樂家、劇作家、書法家、篆刻家、詩人、藝術教育家、漢傳佛教(南山律宗)僧侶。

1887年,曾於普陀山出家之王孝廉返回天津,並定居位於當地之無量庵。他大侄子的妻子跟隨王孝廉學習《大悲咒》、《往生咒》等,他在旁邊一同聆聽。同時,他也跟隨乳母劉氏讀誦《名賢集》。他又跟隨常雲莊學習,讀《孝經》、《毛詩》等。此後;他又讀《唐詩》、《千家詩》、《四書》、《古文觀止》、《爾雅》等。十三歲時,他學習篆文。十五歲時,他吟誦出「人生猶似西山日,富貴終如草上霜」等詩句。

1918年,他在杭州虎跑寺剃度出家,吃素念佛,弘揚律宗,並著有《南山律在家備覽》。出家後,他於藝術活動方面,只保留了書法。他的妻子在他出家後返回日本。1942年10月10日約18時,他於泉州開元寺之溫陵養老院寫下「悲欣交集見觀經」,並將之託付與妙蓮法師。三日後,他於當地圓寂。https://zh.wikipedia.org/zh-tw/%E6%9D%8E%E5%8F%94%E5%90%8C

本文連結:《愛和慈悲》弘一法師:舍、樂、悟、空、誠、容、靜-人生的七個境界

更多文章:
我的修行和轉念(運頓多吉白菩提會)

我在學佛還是在拜佛?學佛莫忘初心,隨時調整學佛偏差的腳步,如法修行心歡喜、快樂學佛無執念

 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