證得無諍三昧,體悟真空妙諦,人中第一的離欲阿羅漢 —解空第一的須菩提尊者
須菩提在佛陀一千兩百五十位大阿羅漢的弟子中,是一位樂善好施、體悟真空妙諦的弟子,故有解空第一的尊稱。
須菩提生在舍衛國的富貴人家,出生當天家中財物、用具突然不見,家人非常憂心,於是請來相師卜卦。相師說:「你們生的是貴子,出生時一切皆空,象徵他解空第一。」果然三天後,家中財物又都恢復原狀,眾人無不稱奇。

也許是天性使然,須菩提從小就會將父母給的零用錢,布施給乞丐,也常布施衣物,自己反而赤裸著身子也不以為意。隨著年齡增長,須菩提想幫助眾生之心愈強,當時正值佛陀到家鄉說法,他便請求出家,剃度為比丘僧。
出家不久,須菩提便證得阿羅漢果,看在眾人眼裡,莫不好奇!佛陀藉此說法,指出須菩提不僅是今生布施,過去生也行布施;那一世他是個窮小孩,看見比丘來應供,將自己僅有的食物供養,宿世福德加上今世用功,因而速成道業!
須菩提托缽時有個原則酖乞富不乞貧,倒不是貪圖富人的美食,而是不忍貧人沒東西吃,若是托缽處沒有富人,一整天托不到食物,就寧可挨餓了。
須菩提遠離名聞利養,心境時時都在空性三昧中,一般俗人常譏笑毀謗他呆若木雞,沒有活動力。
對這些語言,須菩提總能心平氣和,他說,辯白就是諍論,真理是無我、無人,無聖、無凡,我心如萬里的朗朗晴空。
佛陀稱讚他:「你已證得無諍三昧,為人中最為第一的離欲阿羅漢!」
須菩提是古印度拘撒羅國舍衛城人,出生婆羅門教家庭。古印度拘薩羅國舍衛城長者鳩留之子,釋迦牟尼十大弟子之一,以「恆樂安定、善解空義、志在空寂」著稱,號稱「解空第一」。
須菩提每次都到富者門第化緣,因他同情窮人的貧困,不願意再讓窮人花費;而大迦葉卻都向窮人化緣,因大迦葉想要賜與貧家累積善業的機會。釋迦佛對這兩者都予以責備,佛說化緣、布施都應隨順自己的因緣,不應該特選檀越。
《金剛般若波羅蜜經》即是須菩提與佛的對談記錄。他屢見於般若經典中,此外見於《中阿含經》卷四十三《拘樓瘦無諍經》、《增一阿含經》卷三、卷二十八、《大毗婆沙論》卷一七九的「尊者善現」、《大智度論》卷五十三。https://zh.wikipedia.org/zh-tw/%E9%A1%BB%E8%8F%A9%E6%8F%90
本文連結:證得無諍三昧,體悟真空妙諦,人中第一的離欲阿羅漢 —解空第一的須菩提尊者
更多文章:為法忘軀、決心慚愧懺悔,「樂見照明金剛三昧」開悟證果 – 天眼第一阿那律尊者的故事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