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 年 4 月 1 日

《善學忍辱》忍字心頭一把刀,忍辱遠離無謂的禍害-菩薩示現為獼猴的故事

88 Views

《善學忍辱》忍字心頭一把刀,忍辱遠離無謂的禍害-菩薩示現為獼猴的故事

從前有一位菩薩示現為獼猴,不但孔武有力勝過所有的獼猴,聰明智慧也超過人類,而且心懷慈悲,常常想去普遍地救助眾生。

這隻獼猴住在深山裡。有一天牠爬到樹上採取野果,遠遠地看見有人墜落山谷底,好幾天都在那裡悲痛哀號乞求:「救命啊!」

獼猴聽到那個人的哀號聲,難過地流下眼淚,心裡想:我立下誓願要成就佛道,不就是為了拯救苦難的眾生嗎?今天如果不把這個人救出來,他肯定會窮盡力氣而死掉!我應該想辦法下去谷底把他背上來。

於是獼猴進入了山谷底,背著那個人,然後抓住崖壁上的雜草慢慢地往上爬。

獼猴爬上去之後,就把那個人放在平地上,並且指示出去的道路,告訴他說:「回到你住的地方去,千萬不要作壞事。」

獼猴因為費盡力氣來救人脫困,所以非常疲憊地躺在地上休息。

那個人心裡想:當初我被困在山谷時,差點餓死,現在如果沒吃東西也會餓死,這樣和困在山谷底有什麼差別呢?

於是心中起了惡念:我應該把這隻獼猴殺來吃,來救濟自己的性命,也沒什麼不可以啊!

於是他拿了一塊石頭,猛力地搥打獼猴的頭部;獼猴立刻頭破血流,地上都染紅了鮮血。

獼猴受到突然而來的攻擊,驚嚇地從地上站了起來,就跌靠在一棵大樹旁,心裡一點也不生氣,反而同情他懷有惡念。

獼猴心裡想:這個人不是我所能度化的,希望他未來世能經常值遇諸佛,信受奉行諸佛的教化而得度,生生世世不要再像這樣心懷惡念。

那隻獼猴就是因地的釋迦牟尼佛,受困山谷里的人就是提婆達多。

六度集經 / 佛教故事

忍就是接受;當一個人能接受時,他就能安忍。

為什麼用辱這個字呢?因為忍受恥辱是世間人最難以忍受的,所謂「是可忍,孰不可忍」,所以就用忍辱兩個字。

忍辱波羅蜜中第一個是生忍,什麼是生忍?生就是眾生,生忍是說對於眾生不好的行為,或不合理的對待都要能安忍。

就像故事中的獼猴,對於忘恩負義的人,仍然心懷慈忍,希望他未來能值遇諸佛而得度。日常生活中,如果受到委屈,或者說自己已經盡心盡力在作事,可是還被人家嫌東嫌西的,這些都要學著安忍。

網路

< 六度 >
按龍樹《寶行王正論》,有六種波羅密統攝大乘義:佈施、持戒為利他,忍辱、精進為自利,禪定、智慧為解脫。此六波羅密為戒、定、慧三無漏學所含攝,又統攝菩薩所修的一切行門,俱稱爲六度萬行

釋迦牟尼佛為菩薩時,由「能施一切乃至眼髓,所行惠捨但由悲心」而圓滿布施度,由「布施身體,心無少忿」而圓滿持戒、忍辱度,由「勇猛精進菩薩行,遇底沙佛,專誠瞻仰以頌讚彼」而圓滿精進度,由「坐菩提樹下,將登無上正等正覺前,住金剛喻定」而圓滿定、慧度。https://zh.wikipedia.org/zh-tw/%E5%85%AD%E5%BA%A6

本文連結:《善學忍辱》忍字心頭一把刀,忍辱遠離無謂的禍害-菩薩示現為獼猴的故事

更多文章:《善學忍辱》 「一念瞋心起,百萬障門開」,忍辱是在止息瞋心,消除主宰欲的我執,並不是逃避

 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