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度含攝萬行,白象牙尖破障,不畏一切障,德行圓滿、大願大行的普賢菩薩
普賢菩薩的梵文名稱是「三曼多跋陀羅」。他掌管一切諸佛的理德、行德,代表「德」與「行」。據說他有延命之德,發過十種廣大心願,決心要為佛教做弘法工作。
圖片來源:網路圖片
菩賢菩薩的美名尊號是「大行普賢」。白象是功德圓滿的象徵,所以普賢菩薩的佛像大都是頭戴五佛冠,左手叉腰或執鈴,右手執金剛杵,騎著六牙白象,這頭白象是大聖天王的神體。
另外普賢菩薩的形象,在密教胎藏界是兩手合掌,或左手執青蓮,右手伸掌;而在金剛界則為右手執青蓮,左手握拳。普賢在金剛界又稱作「金剛薩埵」,即金剛手菩薩,是佛陀的護法神,也是各種金剛的首領。
普賢菩薩,是華嚴會上的上首菩薩,是菩薩最高行門的代表。經中說菩薩的身相及功德遍一切處,而且純一妙善,所以稱作普賢。
在《華嚴經.入法界品》中,善財童子參訪的第五十三位善知識,就是普賢菩薩。菩賢菩薩為善財童子說十種廣大的行願,善財童子因此而圓滿成佛,所以稱為大行普賢菩薩。
十大行願是普遍而廣大的修學原則,是佛法中一切行門的高度概括,是一切菩薩成佛的必修課程。一切眾生依此行願而圓成佛道,一切諸佛依此行願而教化眾生,因此在因地的菩薩稱為位前普賢,位後普賢是倒駕慈航諸佛的稱呼。由此可知,普賢菩薩是代表普遍而廣大的修行方法,人人依之而行都是普賢菩薩,因此不能執定他只是一尊菩薩而已!
中國的信眾根據《華嚴經.菩薩住處品》中所說:西南有山名曰光明,普賢菩薩游處其中,便認定座落在中國西南四川省境內的峨眉山是普賢菩薩的道場。我們常見的普賢菩薩像,大多是頭戴寶冠,身披彩衣,手持蓮花,華上置經,面如滿月,乘坐六牙白象的天人像。象的特徵是力大而穩重,所以常用來形容菩薩的修行勇猛而穩健,不急不躁,徐徐疾進。象是白色,表心地清淨;表菩薩以六度含攝萬行,牙尖破障,不畏一切障。菩賢菩薩和文殊菩薩,同為華藏世界的上首菩薩,與毘盧遮那佛,同稱為華嚴三聖。
綜觀上述,我們可以了解放鬆觀世音菩薩的仁慈博愛、關懷一切,地藏菩薩的孝養父母、奉事師長,文殊菩薩的甚深般若、廣大智慧,要得到普賢菩薩的大願大行,踏踏實實地做到,才算是真實的孝慈與智慧。所以四大菩薩代表著中國佛教的特質,也是佛弟子學習的典範。
佛教故事/網路
本文連結:六度含攝萬行,白象牙尖破障,不畏一切障,德行圓滿、大願大行的普賢菩薩
更多文章:
“願凡所宣譯,傳流後世,咸共弘通”,”若所傳無謬者,當使焚身之後,舌不燋爛”– 一代譯經大師鳩摩羅什